設為首頁 登錄 注冊
首頁 中人社區 中人博客
中人網 > 中人社區 > 職場大BOSS的空間 > 博客
多渠道緩解招工難題
2021-08-23 09:38:52 | 招工難題 , 招聘渠道
提高薪資待遇、拓寬招聘渠道或能解決制造業“招工難”燃眉之急,但隨著就業結構的改變以及勞動力人口減少的現狀,拓寬解決招工問題的新思路才能看到希望。

來源|經理人傳媒旗下《經理人》雜志

本刊記者|方宇 林夢鴿

我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在七月下旬發布的《2021年第二季度最缺工的一百個職業排行》顯示,整個第二季度,我國用工缺口數超過102萬人,一季度用工缺口數一度超過105萬人。而排行的100個職位中有39個屬于生產制造及有關人員,可以看出,今年上半年,我國制造業的用工狀況始終處于供不應求的狀態。

現象

2020年10月,蘋果12正式發布,作為蘋果主要生產工廠的富士康,卻在7月將流水線工人的返費一度從5500元升至一萬元。據悉,返費是富士康、昌碩等制造業工廠吸引工人的主要手段,即在滿足一定天數就職時間后,除月薪外額外發送的獎金。高返費一度持續到11月,產線上也依舊面臨人手不足的狀況。

從事金屬加工制品的比亞迪第一事業部工廠在快手發布內推獎勵政策一度引發大眾關注,該政策顯示,公司員工推薦老員工二次進廠的,推薦人可得獎金500元,被推薦老員工獲得1500元;而推薦新員工入廠的,推薦人可得1500元,新員工可獲得500元獎金。

可以看出,制造業工廠為了招工、留工紛紛使出手段,那么從曾經的“托人找關系進工廠”到如今被頻繁提及的“工人都去哪了?”,其中到底發生了什么?

從國家區域統籌發展的戰略調整與產業布局上可以看到,曾經的勞動力輸出大省河南、四川、安徽等地有了更多的戰略投資和企業入駐,中大型企業增強了區域資產,小微企業以低門檻、高利潤活躍了區域經濟,大大增多了當地的就業機會,不需要選擇遠赴珠三角等制造業集中省份務工。

從制造業的競爭優勢上來看,互聯網經濟興起下,年輕人擁有更多的就業選擇,不同于上一輩人對工廠“工資福利待遇好”“鐵飯碗”“以廠為家”的印象,如今年輕人對于制造業的熱情正在下降,轉而投身送外賣、送快遞、開快車等新經濟行業。與此同時,制造業的低薪酬也將從業人員越推越遠,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全國制造業規模以上企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為70494元,僅為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就業人員年均工資的44.01%,且低于規模以上企業75229元的平均工資水平。

從勞動力資源上分析,中國在1965~1970年間顯現的“人口紅利”曾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帶去豐富的勞動力資源和較大的成本優勢,是中國制造業迅速發展成為世界工廠重要引擎。而在生育政策影響下,人口紅利消失帶走的一部分勞動力資源將首先對制造業造成沖擊。

新解

“工廠高薪難招人,指的是,對外宣傳8k,進廠詢問5k,月底實發2.8k?!薄罢夜ぷ鞯臅r候,招聘信息寫:工資7k-9k;面試一談:7k;再問:底薪4k,剩下3k看績效?!痹诓糠终泄るy的報道下,這樣調侃工廠“工資套路”的評論并不少見。

高強度加班、低福利保障、作業環境簡陋,以及流水線、螺絲釘式的普通制造工作,成為年輕人眼中工廠的代名詞,而前述的招聘套路,更是在第一關便失去對年輕人的吸引力。

在待遇引才的招聘環節里,除了崗位薪資之外,以“介紹費”即內推獎金的方式鼓勵老員工發動自身力量在家鄉或者親朋好友中尋找勞動力,同時獎勵被推薦的新入職員工,也是制造業企業常見的招工方式。

而近幾年,隨著短視頻平臺的興起與滲透,短視頻招聘也成了企業招聘的新形式。據公開報道顯示,為了更好面向在移動互聯網下成長起來的新一代藍領,包括比亞迪、富士康、藍思科技等大量企業都以較高的內推獎鼓勵員工利用視頻直播或者短視頻的形式招聘新員工。

相比起傳統的招聘方式,短視頻能夠在短時間內傳遞更多的信息量,包括但不限于崗位要求、薪資水平以及工作環境、企業活動等等。上述企業的員工,便是通過在抖音、快手等平臺上,分享工資條、日常工作內容、公司活動場景,以及招聘需求、聯系方式等內容,吸引有意向求職的人前來詢問。

在這些更加“粗糙”“直接”但相對“真實”的招聘視頻里,給勞資雙方尤其是求職者提供了一定的信任基礎,在雇傭過程日趨雙向、平等選擇的情況下,求職者能對比和判斷意向企業的薪資水平、環境待遇和文化氛圍等軟硬件條件,而企業也能展示自己的相對優勢。

同時,借助短視頻平臺龐大的用戶基礎以及同城推送、相似話題推薦、信息匹配等大數據功能,招聘信息一定程度在推廣面上要優于傳統的招聘渠道。

在招工難的困局下,除了在薪資待遇、環境文化等方面提高自身在招聘市場上的競爭力,企業或可“不拘一格”,從求職者的信息渠道、求職方式、偏好等入手,嘗試多樣化的招聘渠道。

破局

短期來看,提高薪資待遇、拓寬招聘渠道或能解決燃眉之急,但隨著就業結構的改變以及勞動力人口減少的現狀,繼續指望依賴人口“紅利”從事重復、簡單的勞動內容,并不能滿足長期的用工需求,以及制造業升級的要求。

實現工業自動化、推動智能制造,是未來解決招工難、用工難,并降低制造業企業生產成本的核心手段。但對許多中小企業而言,自動化設備貴、維護成本高、人員素質要求高等投資智能制造的風險因素,可能導致付出與效益難以成正比等,成為企業推行智能制造的顧慮。

大有大的憑借,小有小的憑借。對于中小企業而言,盲目緊跟、學習大型企業的自動化進程,并不符合自身的發展情況。以少量投資推進,讓企業內部包括員工先行適應,之后根據用工需求缺口及生產需要,再持續投入資金、人力與物力等要素;同時注重對員工的技術培訓,滿足員工自身的發展需求以及企業自動化生產的需要。

拋棄一蹴而就的想法,轉而循序漸進地推進生產自動化與智能制造,或是中小企業在制造業升級趨勢之下,平衡短期經營與長期發展需求之道。

本文來源: 經理人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