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為首頁 登錄 注冊
首頁 中人社區 中人博客
中人網 > 中人社區 > 穆勝的空間 > 博客
字節阿里淡化職級?No!你領導還是你領導
2022-10-27 14:54:13 | 領導 , 職級淡化
近年來,大廠相繼淡化職級,操作可謂層出不窮。

要說哪個大廠最弱化職級,字節跳動當屬名列前茅。字節自誕生起就號稱不提倡階級概念,所以內部職級嚴格保密,同事之間互稱同學,一系列操作把弱化職級貫徹得很徹底。

而阿里也在2020年8月采取了類似措施,釘釘、內網等處不再顯示P序列員工具體職位和職級,只顯示所屬部門和業務方向。

2020年9月,網易“抄作業”般地發布通知,要求在內部溝通中去掉“哥”“姐”“總”等稱呼,改用昵稱代替……

顯然,互聯網大廠淡化職級已經成為一種趨勢。他們為何采用這種操作?這種操作真的有意義嗎?

01 官方理由

互聯網公司淡化職級基本可以歸納為以下三點原因:

1、去官僚化的訴求

隨著企業規模擴大,分工變細,層級增加,流程無數,天然會導致部門墻、隔熱層和流程桶等官僚主義現象,大企業病開始現形,企業變得效率低下。公司高層逐漸意識到類似問題,想要做出改變。

2、釋放創新的需要

當title等同于企業內部話語權時,企業就會失去創新。在互聯網大廠里,主管或者員工經常在會上公開說“我級別高,聽我的”,大家也默認“大佬說了算”,如此一來,有創意的聲音基本消失殆盡。

對于互聯網大廠來說,這可能是致命的,因為當前巨頭的戰爭已經進入了白熱化。之前,就有傳聞說騰訊內部曾做出反思,認為組織的僵化導致他們在信息流和短視頻賽道上接連“漏球”,并在進入互聯網下半場時后知后覺。

3、紅利消失的焦慮

當前,不僅是互聯網商業世界的紅利消失,某些互聯網大廠也已經成為政策規制的焦點,甚至成為輿論的眾矢之的。有媒體傳出,互聯網大廠甚至要求宣傳時不要把他們貼上互聯網標簽,而是稱為“科技公司”。

本年,屢次傳出互聯網大廠調整組織的傳聞,或是精簡機構,或是裁員,其中,“簡化管理”也是一種典型做法,例如阿里之前取消周報、不鼓勵低效加班和會議等。淡化職級,也是簡化管理的一種嘗試。其實,都是為了在寒冬能活下去。

02 暗線需求

但除了上述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坊間也有不少大膽的猜想。

1、解決定級矛盾

晉升決策(晉級晉檔)是企業最大的矛盾來源,另外,所有企業都面臨“新舊倒掛”問題,即空降新人隨行就市的高薪高職級造成老人的不公平感。如果僅有“密薪制”,大家通過職級還是能猜出大概薪酬,有了“密級制”,似乎這個問題也解決了。

2、組織架構保密

互聯網公司的組織架構直接體現了他們在業務上的排兵布陣,被視為一項機密。有心人完全可以從職級與匯報線關系順藤摸瓜,還原出一個企業的組織架構。因此,隱藏職級能進一步防止內部架構的外泄,做好公司內部的保密工作。

3、避免負面社會影響

有人甚至認為,這種方式可以讓企業的管理空間更加靈活,例如,隱藏職級可以避免高階員工因為個人問題導致的社會影響,“XX大廠高管犯事”的新聞還是挺給企業打臉的。

03 藏得住嗎?

但是,一個組織里處處是溝通,職級真能藏得住嗎?穆勝咨詢也發現了社交平臺上一些有意思的評價。說白了,只要有溝通,就有信息傳遞,只要有信息傳遞,各種信息碎片還是可以拼湊出一張“權力格局圖”。

在一個有經驗的職場人眼中,他們已經可以根據匯報線來推算職級了,說玄乎一點,根據對方的氣質、談吐也能猜個大概。其實,公司可以隱藏職級,但員工如果不打聽、不推測職級就埋頭開展工作,還是會被人認為是鐵憨憨。

隱藏職級這個行為本身,有掩耳盜鈴的意思。換句話說,沒有職級顯示,只是表面沒有職級顯示。領導的氣質和官威,永遠在那里。

在阿里,昵稱和花名本身就是職級。用昵稱、去花名的方式只是表面上沒有職級,職級體系一直都在。就如,馬云的花名是“風清揚”,“風清揚”這個名字本身平平無奇,是馬云使員工對他的花名有了仰望,所以單靠這些舉措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再如,阿里內部有個很有意思的固定句式——“這個事情就算說到‘老逍’那里,也是我有道理?!?/span>不妨細品,人家沒有提CEO,提的是“老逍”。表面上,是體現自己就事論事,是貫徹領導意圖,是公司忠實的執行者;實際上,體現的是自己可以直達天聽,上面有人。聽聽,是“阿里味”還是“官僚味”?

04 有意義嗎?

既然隱藏不住,那企業隱藏職級的行為還有意義嗎?我們發現,正反兩方面的反饋都有:

1、積極意義

盡管職級不一定完全藏得住,但依然有部分積極評價。這主要體現在,員工認為隱藏職級代表了公司的一種態度,至少能讓溝通少了官僚味,能夠實事求是地討論問題。

一位阿里員工就表示,“之前在內部跨部門協作時,如果看到對方是‘高P’,溝通時會有所顧忌,甚至“能繞開就繞開”,現在隱藏職級后,會更敢于溝通一點?!?/span>

其實,在遇到問題時,難免會出現分歧。級別高的人并不一定總是對的,當團隊成員一起商討時,隱藏職級可以很好的讓大家集思廣益、暢所欲言,不必看高title的臉色。這樣的平等溝通,顯然是企業文化中需要宣揚和鼓勵的。

2、消極意義

但對于隱藏職級,更多的評價傾向于否定與質疑。例如,不少互聯網大廠員工認為這會讓招聘、晉升處于黑盒之中,沒有關系的人永遠看不到希望。

職級既然隱藏,那么晉升肯定也得隱藏,所以晉升都是黑盒的。例如,阿里本身是一個非?!敖钡钠髽I,原先就有很多員工質疑其內部晉升機制,現在在評價機制不清楚的情況下,加載保密職級,晉升更加處于黑箱當中,難免會引人不快。字節也同樣如此,不講title的結果就是晉升全靠Leader。


05 深度扒皮

毫無疑問,隱藏職級這個簡單動作本身,并不足以去官僚化、釋放創新、提升企業效率,并不足以改造組織。說白了,一粒六味地黃丸并不足以讓人強身健體。

更重要的是,這種簡單動作可能還有負面效果。穆勝咨詢創始人穆勝博士認為,職級本身就確定了企業內部的責權分配,是組織層面最重要的信息之一,如果隱藏這個關鍵信息,可能造成人力資源工作全面塌陷。

一個例子是人才開發或職涯成長。人才成長是梯隊邏輯,不是個案邏輯。這意味著,一個人才的成長,一定是對標梯隊前列,跟著學習、模仿,而后實現自己提升。在職位體系不顯示的情況下,想要向更高一級晉升時,根本不知道該向誰學習,只能憑借自己的感覺來塑造自己的能力,這一定是低效率的。

另一個例子是360環評。要評價一個人,首先要了解對方的責權范圍,而后才能做出他是否履職與勝任的評價。我們對一個總監的要求和對一個經理的要求顯然是不同的。但隱藏職級后,評價者根本不知道評價基準,也沒有可參考的對標對象,這就造成評價時只能跟著感覺走,評價本身失去了意義。

不妨大膽想象,在一個沒有明確責權邊界的企業里,會出現什么現象?

答案可能讓人咋舌——淡化職級既沒有去官僚化,反而還加劇了抱團現象。在沒有規則的生存環境里,找到同伙報團取暖,避免被飛來的子彈獵殺,才是成年人的選擇。于是,“江湖化”的企業會更加“江湖化”,沒了正式的職級傍身,就必須要有大哥的江湖傳說。

穆勝博士認為,“去職級化”“薪酬透明化”是未來平臺型組織里的必然產物。在平臺型組織中,員工圍繞客戶創造價值,賺取市場收益,分享經營利潤,這種環境里,職級不重要,搞錢才重要。

他進一步提出,即使不以是否轉型平臺型組織作為標準,企業要淡化或隱藏職級,也必須實現如下兩個前提:

  • 一是組織架構異常扁平,可以實現員工近似無邊界協作。
  • 二是考核評價異常公平,且后續的激勵和晉升也異常公平,以至于這些利益敏感因素在放入黑箱后依然不會遭遇質疑。

當前,99%的企業依然采用的是金字塔組織模式,根本無法實現上述兩個條件。此時,強行淡化或隱藏職級,就會滋生若干的奇葩現象,說到底,一頓操作猛如虎,定睛一看原地杵。

淡化職級?不存在的!